欢迎来到寻校通!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719414727

位置:寻校通 > 新闻资讯 > 资格考试 > 建筑工程 >  二建建筑实务知识点总结2021

二建建筑实务知识点总结2021

来源:寻校通

2021-05-15 10:33:50|已浏览:248次

2021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快要开考了,现在考生都在紧张的复习中。小编整理了2021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的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二建建筑实务知识点总结2021

知识点1:民用建筑分类

一、按使用性质分类

建筑物通常按其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工业建筑是供生产使用的建筑物,民用建筑是供人们从事非生产性活动使用的建筑物,农业建筑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

二、民用建筑按地上高度和层数分类:

(1)单层或多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0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0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

(2)高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0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0m,且不大于100.0m的非单层公共建筑;

(3)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

三、按材料分类:

按建筑物主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分类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组合结构建筑。

知识点2:民用建筑的构造

一、建筑高度的确定

1.高度控制区:其建筑高度应以绝对海拔高度控制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

2.非控高区:

平屋顶——按建筑物主入口场地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无女儿墙的建筑物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

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分别计算后取最大值。

局部突出屋面的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不计入建筑高度。

二、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必须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人行道上空:

(1)2.50m及以上允许突出凸窗、窗扇、窗罩时,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60m;

(2)3m及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时,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6m。

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4m及以上允许突出空调机位、凸窗、窗扇、窗罩时,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60m。

三、其他构造要求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2.建筑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55m;居住建筑洗脸盆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35m。

(2)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m。

(3)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居住建筑洗脸盆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6m。

(4)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5)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无障碍浴盆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m,并应在浴盆一端设置方便出入和使用的坐台,其深度不应小于0.4m。

(6)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7m。

3.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学校、医院等建筑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

4.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平栏杆或栏板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5.民用建筑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分别独立设置,不得共用;自然排放的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0m,坡屋面伸出高度应符合规范相关要求。

知识点3: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一、结构抗震相关知识

1.抗震设防的基本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甲、乙、丙、丁。

二、震害规律

1.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

2.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三、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构造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

2.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3.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4.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5.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6.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两倍层高;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四、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构造要求

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

3.按规范要求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

知识点4: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一、砌体结构的特点

1.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

2.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

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

4.施工方便,工艺简单;

5.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

6.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

7.抗震性能差;

8.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二、砌体结构的主要技术要求

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

2.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沿竖向每隔400~5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120mm、240mm墙厚设2φ6拉结钢筋,厚度大于240mm的墙体平均每120mm墙厚设1根直径6mm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少于500mm,对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700mm。

3.在砌体中埋设管道时,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4.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

5.框架填充墙墙体厚度不应小于90mm,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Mb5、Ms5)。

6.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

(1)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方法时,墙体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填充墙高不宜大于6m;

(2)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方法时,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度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知识点5:水泥

一、凝结时间

1.初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初凝时间不得短于45min。

2.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二、体积安定性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即所谓的体积安定性不良。

三、强度及强度等级

采用胶砂法来测定水泥的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四、其他技术要求

碱含量属于选择性指标。水泥中的碱含量高时,如果配制混凝土的骨料具有碱活性,可能产生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因不均匀膨胀而破坏。

五、六大常用水泥的主要特征

简单的记忆口诀:狂热火神分裂(矿热、火渗、粉煤灰裂化)。

1.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抗冻性好;耐热性差;耐蚀性差;干缩性较小。

2.普通水泥:凝结硬化较快、早期强度较高;水化热较大;抗冻性较好;耐热性较差;耐蚀性较差;干缩性较小。

3.矿渣水泥: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较小;抗冻性差;耐热性好;耐蚀性较好;干缩性较大;泌水性大、抗渗性差。

4.火山灰水泥: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较小;抗冻性差;耐热性较差;耐蚀性较好;干缩性较大;抗渗性较好。

5.粉煤灰水泥: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较小;抗冻性差;耐热性较差;耐蚀性较好;干缩性较小;抗裂性较高。

6.复合水泥: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水化热较小;抗冻性差;耐蚀性较好;其他性能与所掺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材料的种类、掺量有关。

知识点6: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以上三个性质是通过肉眼观察而得出的。

二、混凝土的强度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d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以fcu表示,单位为N/mm2或MPa。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与强度等级

(1)C30即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30MPa≤fcu,k<35MPa。

(2)混凝土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3.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的测定采用150mm×150mm×300mm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fc=(0.70~0.80)fcu。

4.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t

(1)混凝土抗拉强度ft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

(2)关系:fcu>fc>ft。

三、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抗渗、抗冻、抗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性能,这些性能均决定着混凝土经久耐用的程度,故称为耐久性。

知识点7:基坑验槽与局部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一、验槽程序

1.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

2.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3.基槽满足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后,相关方履行验收手续;需要局部处理的部位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施工单位处理后进行二次验收。

二、验槽的主要内容

1.位置、尺寸、槽底深度;

2.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基坑土质及地下水情况;

3.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

4.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

5.天然地基验槽应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桩检是否合格。

三、验槽方法

1.观察法:地基验槽通常采用观察法;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基槽边坡是否稳定。

2.钎探法: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通常采用钎探法;用锤将钢钎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层内一定深度,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每贯入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

3.轻型动力触探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局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知识点8:基坑监测技术

一、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

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二级、三级,重要性系数分别为1.10、1.00和0.90。

二、基坑监测

1.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检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及地面的沉降检测。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3.出现下列征兆时应立即报警:

(1)支护结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等;

(2)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迹象;

(3)基坑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4)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地下空洞、地面下陷;

(5)基坑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6)冻土基坑经受冻融循环时,基坑周边土体温度显著上升,发生明显的冻融变形;

(7)出现基坑工程设计方提出的其他危险报警情况,或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4.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5.基坑内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6.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状况;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6)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水敏性特殊土基坑出现防水、排水等防护设施损坏,开挖暴露面有被水浸湿的现象。

(12)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温度敏感性土基坑经历冻、融季节。

(13)高灵敏性软土基坑受施工扰动严重、支撑施作不及时、有软土侧壁挤出、开挖暴露面未及时封闭等异常情况。

(14)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知识点9:钢筋工程

一、原材料进场检验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范要求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二、钢筋的配料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一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如需搭接,还要增加钢筋搭接长度、对复杂节点部位宜做大样图后进行下料。

三、钢筋的连接方法

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三种。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杆等)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四、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

2.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螺纹钢冷拉率不宜大于1%。

3.钢筋除锈: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等。

4.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5.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

知识点10:混凝土工程

一、混凝土用原材料

1.普通混凝土结构宜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对于有抗渗、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

3.对于有抗渗、抗冻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

4.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

5.对于含有尿素、氨类等有刺激性气味成分的外加剂,不得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二、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不小于125mm管径的输送管;粗骨料不大于40mm时,可以采用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

2.为了避免混凝土离析,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浇筑高度不宜超过3m;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浇筑高度不宜超过6m。

三、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

1.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2.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3.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

四、混凝土的养护

1.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2.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其它情况”都是不少于14d。

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浇筑体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知识点11:砖砌体工程

1.砖应提前1~2d适度湿润,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60%~70%。

2.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筑法、挤浆法(铺浆法)、刮浆法、满口灰法。

“三一”砌筑法(通常宜采用),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

3.砖墙灰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4.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

5.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7)轻质墙体;

(8)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6.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于砖填塞。

7.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斜槎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8.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且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且竖向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

9.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

10.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知识点12:屋面防水基本要求

一、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1.Ⅰ级,两道防水设防,适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2.Ⅱ级,一道防水设防,适用于一般建筑。

二、屋面防水基本要求

1.屋面防水应以防为主,以排为辅。

2.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坡度宜为2%。找坡层最薄处厚度不宜小于20mm。

3.保温层上的找平层应在水泥初凝前压实抹平,并应留设分格缝,缝宽宜为5~20mm,纵横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水泥终凝前完成收水后应二次压光,并应及时取出分格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4.严寒和寒冷地区屋面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节能保温等隔断热桥措施。

5.找平层设置的分格缝可兼作排汽道,排汽道的宽度宜为40mm;排汽道纵横间距宜为6m,屋面面积每36m2宜设置一个排汽孔,排汽孔应作防水处理;在保温层下也可铺设带支点的塑料板。

6.涂膜防水层的胎体增强材料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的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幅宽的1/3;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不得相互垂直铺设。

知识点13:卷材防水层屋面施工

一、卷材防水层铺贴顺序和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进行细部构造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

2.檐沟、天沟卷材施工时,宜顺檐沟、天沟方向铺贴,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

3.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4.立面或大坡面铺贴卷材时,应采用满粘法,并宜减少卷材短边搭接。

二、卷材搭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行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

2.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错开不应小于500mm。

3.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应小于幅宽的1/3。

4.叠层铺贴的各层卷材,在天沟与屋面的交接处,应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搭接缝宜留在屋面与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

三、热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熔化热熔型改性沥青胶结料时,宜采用专用导热油炉加热,加热温度不应高于200℃,使用温度不宜低于180℃。

2.粘贴卷材的热熔型改性沥青胶结料厚度宜为1.0~1.5mm。

3.采用热熔型改性沥青胶结料铺贴卷材时,应随刮随滚铺,并应展平压实。

4.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四、机械固定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固定件应与结构层连接牢固。

2.固定件间距应根据抗风揭试验和当地的使用环境与条件确定,并不宜大于600mm。

3.卷材防水层周边800mm范围内应满粘,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和密封处理。

知识点14:吊顶工程施工技术

一、吊顶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安装龙骨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房间净高、洞口标高和吊顶管道、设备及其支架的标高进行交接检验。

2.木质材料必须进行防火处理。

3.钢质材料进行防锈处理。

4.安装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收。

5.吊杆距主龙骨端部和距墙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吊杆间距和主龙骨间距不应大于1200mm,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增设吊杆。

6.当石膏板吊顶面积大于100m2时,纵横方向每15m距离处宜做伸缩缝处理。

二、测量放线

主龙骨宜平行房间长向布置,分档位置线从吊顶中心向两边分,间距不宜大于1200mm,并标出吊杆的固定点。

三、吊杆安装

1.不上人的吊顶,吊杆可以采用φ6钢筋的吊杆。

2.上人的吊顶,吊杆可以采用φ8钢筋的吊杆。

3.吊顶灯具、风口及检修口等应设附加吊杆。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必须增设附加吊杆。

四、龙骨安装

1.安装边龙骨:按设计要求弹线,用膨胀螺栓固定。

2.安装主龙骨

(1)主龙骨应吊挂在吊杆上;

(2)主龙骨间距、起拱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主龙骨的接长应采取对接,相邻龙骨的对接接头要相互错开;

(4)对于大面积的吊顶,在主龙骨上每隔12m加一道横卧主龙骨,并垂直主龙骨焊接牢固。

3.安装次龙骨

次龙骨应紧贴主龙骨安装。固定板材的次龙骨间距不得大于600mm,潮湿地区和场所,间距宜为300~400mm。用沉头自攻钉安装饰面板时,接缝处次龙骨宽度不得小于40mm。

4.安装横撑龙骨:横撑龙骨应用挂插件固定在通长次龙骨上。横撑龙骨间距可为300~600mm。

五、饰面板安装

1.明龙骨吊顶饰面板安装——搁置法、嵌入法、卡固法等。

2.暗龙骨吊顶饰面板安装——钉固法、粘贴法、嵌入法、卡固法等。

六、吊顶隐蔽工程验收

1.吊顶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管试压,风管的严密性检验;

2.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

3.埋件;

4.吊杆安装;

5.龙骨安装;

6.填充材料的设置。

7.反支撑及钢结构转换层

知识点15:建筑幕墙的预埋件制作与安装

一、预埋件制作的技术要求

1.常用建筑幕墙预埋件有平板形和槽形两种,其中平板形预埋件应用最为广泛。

2.锚板宜采用Q235级钢,锚筋应采用HPB300、HRB335或HRB400级热轧钢筋,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3.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T形焊。当锚筋直径不大于20mm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当锚筋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不允许把锚筋弯成∏形或L形与锚板焊接。当采用手工焊时,焊缝高度不宜小于6mm和0.5d(HPB300级钢筋)或0.6d(HRB335级、HRB400级钢筋),d为锚筋直径。

4.预埋件都应采取有效的防腐处理,当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时,锌膜厚度应大于40μm。

二、预埋件安装的技术要求

1.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浇捣混凝土时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规格埋设;

2.幕墙框架安装前,幕墙施工单位应对主体结构和预埋件安装位置偏差进行全面复测,并绘制测量成果图。根据偏差数据,采取调整幕墙分格等措施,对位置偏差较大或漏埋预埋件时,应制订补救措施,经业主、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

3.为保证预埋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连接部位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轻质填充墙不应作幕墙的支承结构。

知识点16:幕墙防火、防雷与保护清洗

一、建筑幕墙防火构造要求

1.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承托。承托板与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密封;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检测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2.防火层不应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

3.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二、建筑幕墙的防雷构造要求

1.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清除非导电保护层。

2.幕墙的铝合金立柱,在不大于10m范围内宜有一根立柱采用柔性导线,把每个上柱与下柱的连接处连通。导线截面积铜质不宜小于25mm2,铝质不宜小于30mm2。

3.主体结构有水平均压环的楼层,对应导电通路的立柱预埋件或固定件应用圆钢或扁钢与均压环焊接连通,形成防雷通路。镀锌网钢直径不宜小于12mm,镀锌扁钢截面不宜小于5mm×40mm。避雷接地一般每三层与均压环连接。

4.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应有效连通。

5.在有镀膜层的构件上进行防雷连接,应除去其镀膜层。

6.使用不同材料的防雷连接应避免产生双金属腐蚀。

7.防雷连接的钢构件在完成后都应进行防锈油漆处理。

三、建筑幕墙的保护和清洗

1.幕墙框架安装后,不得作为操作人员和物料进出的通道;操作人员不得踩在框架上操作。

2.有保护膜的铝合金型材和面板,在不妨碍下道工序施工的前提下,不应提前撕除,待竣工验收前撕去。

3.幕墙外表面的检查、清洗作业不得在4级以上风力和大雨(雪)天气下进行。

知识点17:施工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一、施工合同谈判

重点解决订立合同应遵循的原则问题、订立合同的方式问题、缔约过失责任问题、格式条款问题、免责问题、合同无效问题、合同效力待定问题、合同条款规定不明应遵循的原则问题、合同风险处理问题、违约责任处理问题。

二、施工合同签约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签订。

合同审查的内容:

1.保持待签合同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一致性。

2.尽量采用当地行政部门制定的通用合同示范文本,完整填写合同内容。

3.审核合同主体。审查发包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审查承包方的施工资质。

合同价款注意事项:

1.合同价款需明确是否含税、税款总额、税率、发票类型(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增值税普通发票)。

2.采用固定价格应注意明确包干价的种类,如采用总价包干、单价包干或部分总价包干,以免履约过程中发生争议。

3.采用固定价格必须把风险范围约定清楚。

4.应当把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约定清楚。双方应约定一个百分比系数,也可采用绝对值法。

5.约定支付方式。例如按月实际完成工作量的百分比支付、按照完成工程节点支付等。

6.竣工结算方式和时间的约定。以避免结算工作遥遥无期。

7.工期条款。考虑到实践中因为工期的开始日期与交付日期出现差异,造成发包人和承包人进行工期和费用的索赔与反索赔。因此在合同签订时对开竣工时间标准、影响工期需承担的责任予以具体明确。

8.违约条款。按照发包人、承包人的责任和义务确定违约金与赔偿金。明确约定具体数额和具体计算方法,要越具体越好,具有可操作性,以防止事后产生争议。

9.质量保证金:不得超过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3%,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并按规定退还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三、合同缺陷的处理原则

1.补充协议。

2.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3.质量要求不明确条件下的建筑施工合同的履行

(1)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

(2)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4.价款或报酬约定不明确条件下的合同履行

(1)执行政府定价的,在合同约定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的价格计价。

(2)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到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履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履行。

(3)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到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履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履行。

5.履行期限不明确条件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

一般应参照工期定额、工程实际情况和相类似工程项目案例进行确定。要确定合理的履行期限,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知识点18:临时用电、用水管理

一、现场临时用电管理

1.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建立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档案资料。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否则应制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使用前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工程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订立临时用电管理协议,明确各方管理及使用责任。总包单位应按照协议约定对分包单位的用电设施和日常用电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4.持证上岗,电工作业由二人以上配合进行,并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工具,严禁带电作业和带负荷插拔插头等。

5.项目部应按规定对临时用电系统和用电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流电压不应大于36V;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7.项目部应建立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管理

1.现场临时用水包括生产用水、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2.现场临时用水必须根据现场工况编制临时用水方案,建立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档案资料。

3.消防用水一般利用城市或建设单位的永久消防设施。如自行设计,消防干管直径应不小于100mm,消火栓处昼夜要有明显标志,配备足够的水龙带,周围3m内不准存放物品。

4.高度超过24m的建筑工程,应安装临时消防竖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严禁消防竖管作为施工用水管线。

5.消防供水要保证足够的水源和水压。消防泵应使用专用配电线路,保证消防供水。

知识点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一、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

2.模板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

3.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4.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二、钢筋工程

1.进场检验要求

(1)钢筋进场时,应按下列规定检查钢筋性能及重量。

(2)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证书及钢筋的质量证明书。

(3)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抽样检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单位长度重量偏差。

(4)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钢筋,其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合格时,其后的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

(5)钢筋的表面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当无法准确判断钢筋品种、牌号时,应增加化学成分、晶粒度等检验项目。

2.成型钢筋检验要求

(1)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检查成型钢筋的质量证明文件、成型钢筋所用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并应抽样检验成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检验批量可由合同约定,同一工程、同一原材料来源、同一组生产设备生产的成型钢筋,检验批量不宜大于30t。

(2)钢筋调直后,应检查力学性能和单位长度重量偏差。但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进行此项检查。

3.钢筋位置

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的位置: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三、混凝土工程

1.原材料进场复验规定:

(1)对水泥的检验。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

(2)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应按复验结果使用。

(3)对矿物掺合料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硅灰不超过30t为一检验批。

(4)外加剂检验,同一品种外加剂不超过50t为一检验批。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必须符合规定。

3.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知识点20: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

一、一般脚手架安全控制要点

1.脚手架搭设之前,应确定搭设(包括拆除)施工方案。

2.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的措施。

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4.脚手架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在纵向水平杆上且严禁拆除。

5.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单、双排脚手架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7.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8.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垫块或垫板上。

9.50m以下(含50m)脚手架连墙件应按3步3跨进行布置,50m以上的脚手架连墙件应按2步3跨进行布置。连墙件应从架体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二、一般脚手架检查与验收程序

1.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应由项目经理组织。

2.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1)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

(6)冻结地区解冻后;

(7)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脚手架。

3.定期检查的主要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

(2)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有松动;

(4)高度在24m及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5)架体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是否有超载使用的现象。

  • 相关阅读